Search


在各自的人生裡面找解答

一位媽媽歌手,像吟唱又像對話,向設定為1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在各自的人生裡面找解答

一位媽媽歌手,像吟唱又像對話,向設定為18歲的女兒,唱出了感人的心聲。

「沒能成為做得更好的母親,可以原諒我嗎?」、「妳說,會成為比我優秀的媽媽,能和我許個約定嗎?」

在影片中,唱到這兩句的時候,全場許多觀眾的眼淚已經從眼眶中滿了出來。這是多少母親的心聲啊,我猜差別只在於,有沒有對孩子講出來而已。

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之後,過去堅持的、曾經努力想達成的,到底有沒有意義,就越來越清楚了。很多一般的事,隨著經驗的累積,大概都會知道怎麼樣才能更好。何況是當媽媽,這麼複雜又艱難的工作,要注意的事方方面面,有許許多多小細節,怎麼可能對孩子,沒有一絲絲愧疚?

講出來,是開始面對自己了。最重要的,也許不是為了孩子,而是為了自己。也許是初為人母的媽媽,也許是正遇上叛逆期孩子的媽媽,也許是以祖母身分重新教導孫子的老媽媽,這面對、這反省,不管在什麼階段,那是往成長的路上走去。

曾經有一位媽媽,因為看清自己重複了自己過往被對待的方式,而痛哭著。她找不到方向,又無意識地跟以前自己的媽媽一樣,用了自己很不喜歡的言語,在教養孩子。那眼淚啊,真是止不住、停不下來,我猜裡面包含著過去的委屈與怨憤,以及對孩子的心疼。

那種撕心裂肺的難受,不是每位媽媽都想經歷的。不想對孩子講出來,那也可以在心裡想,可是有人想都不敢想,寧可壓抑自己這部分的情緒,也要擺出她心目中父母的樣子。

好像媽媽都不會錯,好像媽媽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孩子好的,好像媽媽永遠比其他媽媽付出得都多,但孩子總是比其他家的孩子更不知感恩、更自私那樣。不想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想維持一種虛妄的形象,又要他人給予肯定與附和,這樣的媽媽,大概會因為不夠貼近自己,難跟家人有深刻的連結,更很容易感覺到不滿與寂寞。

不過,媽媽歌手的歌詞中,坦承了自己人生的意義很多很不懂。所以抱著正向的希望與期待,期待18歲的女兒,能如年輕的她所願,成為更優秀的媽媽,而不是一下子就否定人生經驗還不夠的女兒,說女兒癡心妄想。

光是這種成熟的態度,就讓能說出這段話的媽媽,更讓人值得尊敬。一個人要讓人心悅誠服,不是擺擺權威、發發脾氣就可以,那種胸襟見識的寬廣,所展現出富含人生閱歷的涵養,自然而然讓人仰望。

所以要讓家人願意主動靠近,那非成長學習不可。一直要把人抓緊,用負面的情緒逼迫著家人不能逃離,常常適得其反。

「sorry, ma, thank you, ma!」這幾個詞是女兒最後唱出來的話,為母女之間的複雜糾結,給了一句勝過千言萬語的總結。做為兒女,能平心靜氣地跟自己的媽媽,傳達這麼深層的情感,那也實在是很不容易。

也許,帶著媽媽的愛,女兒真的在自己的人生裡,找到了媽媽一輩子找不到的答案,也說不定?

.

《母親給女兒的話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extent02/videos/535864286601832/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我想傾聽你》新書上市
1.博客來:http://ppt.cc/XpS6Y
2.金石堂:http://ppt.cc/Qv9m5
3.誠品:http://ppt.cc/p3Inz
4.預購詳細說明:http://ppt.cc/1gqcW

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: 台灣雲端書庫(可借《我想傾聽你》、《謝謝你知道我愛你》、《找一條回家的路》、《跟自己和好》)
http://0rz.tw/HJCSM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